我也不希望信托业真的出现大问题。如果真的出现,那么信托业在经历新一轮的浪潮之后又能够留下和1997年、1998年完全不同的团队、机制,甚至是长期生存的能力,而不再像前几年银监会对信托的定位是类似边缘化的角色。将来信托业的存在可能是长期维持在几万亿的规模上,有一个庞大的监管队伍为信托服务。
同时,很多信托公司都在增加自己的管理能力,发展自己的管理型产品,包括管理型的第三方理财团队,这种能力是可持续的,但绝对不是像今天这样辉煌,这么激动人心的,而是平淡的。
信托业和基金业翘翘板现象
基金公司曾经也想建立财富中心,但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成功,所以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而证券市场回报率与信托业市场回报率恰恰成为一个翘翘板,包括规模也是这样。
信托业和基金业出现翘翘板现象是分业经营造成的制度问题。另外,每个行业监管环境不一样,在这个行业不能做的,在那个行业就可以做。有一段时间汇票基金在炒作,无论有没有贸易背景的公司,都可以做贸易融资,但是没有贸易背景的公司这么做,其实就是一种诈骗,同样的事情放在不同的行业里,定性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制度还是监管,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周期的发展,对经济周期的风险把握非常需要智慧、需要能力、需要道德标准,但更多的是对欲望的控制。虽然我在基金行业十多年,但是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和理解还远远不够。现在毕业两三年的人,就被推上这个岗位。
从投资者教育的角度,老百姓买基金就看排名,稍微排后一点的基金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有很多投资者教育和说服工作可以做,周小川和郭树清主席也在合作,信托不支持说不过去,很多信托都是基金公司的股东,祝愿信托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