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新产品的出现总是赶时髦,近期最为流行的产品就是一年定开基金了,有的公司在七、八两个月连续发行此类产品,更有甚者则是花开并蒂,同时推出两只一年定开品种。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很容易挑花了眼,如何避开同质化的品种,还需要细细阅读基金合同。
与老产品对比,以往发行的封闭式债券产品,一般都是半年一开,甚至四个月开放一次,而今年主要集中于一年一开。有基金经理介绍,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模式,主要是开放太频密,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基金收益相对会受影响,而一年一开,投资者虽然牺牲了流动性,但预期收益相对较高,也比较符合我国投资人的理财习惯。而据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这样的产品主打的是存定期的低风险偏好客户,所以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为一年定期存款上浮一定幅度。
蜂拥而发的定期开放产品,难免有同质化的倾向,因此更需要关注的是基金经理的过往投资业绩。投资者对于定存产品的收益向来十分敏感,买此类资金也同样如此,投资者可以关注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且必须考虑税前还是税后,如目前正在发行的一年定开基金,像国投瑞银发行的产品,比较基准是一年定存利率1%;有的则是一年期定存0.5%,如上投摩根岁岁盈;也有基金收益是一年期定存收益×1.1%,如长城增强收益。但投资者必须清楚的是,这一类产品的比较基准,并非银行理财产品所宣传的“预期收益率”,既有可能运作一年之后,收益高于此基准,也有可能低于这一基准,投资者考察这一指标,最重要观察基金的定位,一般来说,基金公司设定这一基准相当于对投资经理提出相当的业绩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虽然也是封闭操作,但是属于灵活配置型的,如融通通泽一年期,定位于其他债券型基金完全不同。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