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继续累积的财富势必要寻求更多收益的机会,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经济运行主体来替他们把这些资源配置到与国民经济发展最有利的方面中去。信托工具恰恰能满足私人财富的资本化的需求。最近一段时期,信托产品受到市场火热追捧,甚至屡屡出现信托理财产品被“秒杀”的情景。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胡建忠分析指出,社会上高净值客户投资渠道受限以及经济层面旺盛的资金需求是信托产品火爆的重要原因。
2011年,我国CPI上涨率持续高位运行,全年平均在5.4%。中国社科院去年年底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2012年CPI上涨4.6%。在经过了宏观政策紧缩、CPI居高不下、资本市场低迷、货币政策紧缩、个人理财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投资者为“hold住”手中的财富,频频“秒杀”信托理财产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整个信托行业正经历一个快速成长的“裂变期”:2011年年底信托业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4.8万亿,一季度末达到5.3万亿元。在今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有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11月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119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108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4.7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5.8万亿元。”可以看见,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证券业,而且有赶超保险业之势。
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从我省惟一一家信托公司山东信托的发展中可以得到印证,2011年年底,该公司新增信托规模和年末信托资产余额双双超过1100亿元,信托报酬收入连续第三年实现翻倍增长,各项指标的增速在行业中名列前茅。从春节以来集合理财产品的发售情况来看,很多投资人持币待购,多款产品一经推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被“秒杀”,出现了热销的局面。根据银率网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共有51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519款,合计规模为1047.63亿元。山东信托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规模91.79亿,占比为8.76%。显示了山东信托一季度良好的业务发展势头。
信托行业除了“量”的发展之外,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银信合作曾是信托业资产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银信合作是一种相对“粗放”的业务,信托公司在该项业务中仅处于“通道角色”。
随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银信合作业务在今年一季度已不再是行业增长的主要支撑,行业的主动力已转换为顺应政策而积极拓展新的信托客户。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曾经贡献度在50%以上的银信合作业务,今年一季度其占同期信托资产规模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到33.83%。
“转方式、调结构”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信托行业发展的紧迫要求。在信托业务中逐步减少通道型业务,增加自主开发的主动管理型业务,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实现由融资型业务向资产管理型业务的转变是业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