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红黑榜
红榜
投资同业拆借收益超8%
随着今年央行屡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资金流动性收紧,同业拆借利率大涨,部分银行开始瞄准同业拆借市场,将产品投资期限与同业拆借市场品种相对应,投资收益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挂钩。受同业拆借利率走高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达到8%以上。例如,北京银行一款“心喜”系列人民币14天SHIBOR利率挂钩产品,最终年收益率为8.21%,另外,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发行的超短期产品创下了6%的收益纪录。
据了解,挂钩SHIBOR利率理财产品收益走高主要原因在于银行把握时机恰当。今年1月中旬,央行年内首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截至1月底,一周、两周及一个月同业拆借利率超过8%,但银率网分析师认为,挂钩SHIBOR的结构性产品投资收益与市场流动性紧密相关,市场流动性过紧,这类产品会出现较高收益。不过,目前市场流动性较充裕,近期挂钩SHIBOR的理财产品难以再达到8%的年化收益。从4月最近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虽然市场全面大涨,但7天与14天SHIBOR利率在3%左右,1个月SHIBOR利率也仅维持在3.5%左右。
黑榜
涉股产品仍为重灾区
据统计,一季度理财产品共有3835款产品到期,86.4%的产品披露了到期数据,在披露数据的产品中,7款产品到期零收益,2款产品到期负收益,分别为某银行人民币创盈7号,以及花期银行境外代客理财澳币1年期挂钩指数和基金美元票据产品,两款产品到期年化收益分别为-15%和-3.22%。这两款分别为FOF型理财产品及QDII产品。
据公开资料显示,创盈7号成立于2008年1月31日,期限仅为1年。然而一年内就下跌近五成,随后该产品选择展期操作,最长展期2年,直到今年1月28日,该银行宣布产品到期,产品净值仍大幅亏损,今年以来到期收益为-15%,累计亏损仍超过四成。从投资标的来看,该产品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基金产品,运行初期由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产品净值大幅下跌,但时隔两年,随着市场反弹,该产品仍未能减少亏损局面,由于该产品未有相关信息披露,在展期两年的投资状况不得而知,但投资水平显然遭到质疑。
花旗银行境外代客理财产品亏损,同样是由于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7年、2008年银行争相推出QDII产品,推出不久就遇到金融危机,银行QDII产品净值大幅下跌,尽管随后两年有所反弹,但收益仍不理想。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伯英认为,由于直接投资境外股票、基金市场,银行QDII产品短期不会明显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