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人往银行存钱,有钱人管银行借钱”。这个看起来与财富多寡相悖的理论,却成为浙江民间资本活跃的真实写照。
近日记者奔赴浙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在当地,民间借贷如家常便饭。
“赚了一些钱,主要是因为利用了可以利用的资源。”浙江宁波人王维(化名)最近一两年来似乎时来运转,除了给自己买了辆新车,还准备给女儿也买一辆汽车。“不能把资金闲着”。
王维所说的可以利用的资源,除了承包建设的几栋房子赚钱,更多的是利用当地活跃的民间借贷,获取利差。
“月息3分利(月息3%)有点高,如果有2分的,可以再给我20万。” 7月18日,王维在电话里向他的“上游”客户陈先生尽量“压价”。同时,他又把钱通过熟悉的客户以5分、6分利的月息借出去。
这只是民间借贷的冰山一角,记者调查发现,从个人到机构,操作手法各有不同,利率的演绎也逐级走向疯狂。银行贷款月息只有0.6%,而到了民间,最高居然可达到18%的惊人数字。
银行贷款:月息最低0.6%
银行由于风险控制需要,与民间借贷相比,其提高贷款利率幅度还是有限。但是,随着历次准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银行借贷之难却是有目共睹。
7月18日,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浙江奉化中国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时获悉,利率上浮20%,还有一次性借款10万元有200多元的保险费。合计的月利息也就在6厘(月息0.6%)左右。 浙江温州的银行借贷利率稍高,大概月息在9厘左右。
不过,什么时候资金能够到位,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放贷额度有限,所以一切都说不准,如果顺利的话,一周以后可以放,但不能确定。
银行借贷必须要有抵押,对于王维这样没有房产可以抵押的从银行拿钱很难。而其“上游”客户陈先生有房产,可以抵押贷款。
7月19日,在浙江温州采访时,当地一位徐姓律师向记者表示,在他接触的案件中,很多客户都是通过房产抵押,把钱从银行贷出来,然后再放贷出去,赚取利差。
“比如有价值300万的房子两套,总价600万,可以贷出300万,贷款利息不到1分,放贷出去可以达到3分,中间的利差有2分。”他说,按300万,2分利算,一个月的收入就有6万,年收入可以达到72万,这个钱太好赚了。
至于“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中规定的,银行的贷款必须打到用途单位的账上,并说明用途。徐律师表示,这并不能造成什么障碍,通过企业客户关系网或供应商,用途很容易编造。陈先生也说:“大不了自己再去注册一家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钱打到自己的账户上了。”只要有不动产,贷款出来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