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银监局在 “三大工程”(实施金融服务社区工程、 阳光信贷工程、富民惠农工程)推进会上表示,鼓励在沪相关商业银行要着力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针对上海都市化现代农业的特点,创新开发一批适合上海现代农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不良贷款率设限3%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银监局副局长谈伟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银行业监管部门一直倡导对三农贷款、小微贷款放宽不良率容忍度,将此类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3%以内,商业银行还是可以承受的。
“小微企业、农业的小企业是弱势群体,如果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过低,受众面非常小,不赞成商业银行把不良率压得太低。”谈伟宪说。
根据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截至9月末,上海辖区内涉农贷款的不良余额为11.29亿元,不良率0.8%,上海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40.79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不良贷款率0.6%,与年初持平。
从数据看,上海不良贷款反弹幅度略好于全国水平。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日前援引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0.97%以内,与一季度持平。
沪都市农业金融服务空间大
除了不良贷款容忍度放松,谈伟宪强调,“银行对上海都市农业金融服务的空间还很大。”
谈伟宪表示,上海的农业与其他农业大省的农业有本质区别,上海农产品交易量很大,除了服务本地需求,还有一部分是省际交易,因此上海银行业服务 农村金融不仅包括简单的农户贷款,还要考虑像专业合作社这一类的小微涉农企业的贷款,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分类,结合上海现代农业特点,量身定制产品。
谈伟宪表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银行要引进国内外成熟的业务管理经验。
试点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已在纳入“三农”贷款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上先行先试。谈伟宪指出,在支持新农村建设领域,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银监局通过研究论证已在今年展开试点。
“上海正在进行旧城镇的改造,怎么让农民城市化,把农民的自然村变成小城镇,把农民原来的房子变为成片的农田,这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上海消除城乡两翼经济的必经之路。不过,把宅基地拆了变成小城镇是属于房地产开发,还是属于三农建设,我们也在论证,上海农商银行也在论证。”
谈伟宪指出,由于要建起小城镇才能把农民请进来,并把农民原有的自然房屋推倒,因此小城镇建设前期购置土地就需要资金支持。
上海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尚在试点阶段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是对原有的宅基地置换贷款的创新,主要针对宅基地置换试点项目,以及小城镇建设中涉及宅基地置换或购建农民安置房和农民动迁房的项目,专项用于支持农村宅基地及周边非耕地的拆旧、复垦、安置房建设项目。
相关材料显示,截至2012年9月,上海农商银行共发放各类涉农贷款总额505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近30%,其中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已授信38.28亿元,发放17.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