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危机以来,尤其是总理视察温州之后,温州市政府各种拯救市场的方案相继出台,每一个方案都打着拯救实业的旗号,每一次方案出台,公众都认为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应该得救。
然而两个月即将过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银行,还是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都未实现资金与实业的有效对接。资金仍难到达嗷嗷待哺的实业。
在银行资金难以有效到达之时,由于年关将至,资金需求增加及信用风险日益加剧,原本一直在温州盛行的企业和个人间自有拆借也几乎停止。温州民间信用危机加剧,实业困境进一步升级。
一线调查
资金来源有限,银行贷款难以到达,担保及小额信贷公司“阻截”
资金流向实业仍差最后一公里
“说是拯救小微企业、金融业开闭门会议之类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举措,我也没有看到哪一家银行有具体的行动,就是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人出来做做样子罢了。”一位汽配行业的老板告诉,对于大多数温州企业来说,从银行贷款依然只是一个传说。
由温州高利贷而引发跑路潮后,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上述老板认为,虽然政府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但是目前银行对风险把握依然非常谨慎,即便是放贷,也只是短暂地针对“自己认可”的少数企业来做,大多是短暂的、小范围的行为,并没有普及到大多数企业。
在温州调查采访发现,尽管各种促进放贷政策并进,但银行没有实质性举措,小额信贷和担保公司一起捂紧钱袋,资金仍没有进入坚守实业的中小企业。
跑路“回潮”与资金紧张
在温州本地论坛上,最近仍然陆续爆出企业主跑路的消息,和之前不一样的是,如今跑路的老板不但涉及金额更大,而且大都曾经跑过。
在“十一”前后的“跑路潮”中,温商池万明曾出走罗马尼亚,10月8日被温州瑞安政府劝回;不料十几天之后,又找不到池万明了。据报道,池所欠民间债务,仅登记备案的就有25亿元,“每月的利息大概都要1亿元”。池的再次失踪,令其债权人陷入跨境跨省追债的惶恐中。
这样的状况让温州市场更加不稳定。“温州现在餐饮、娱乐业非常萧条,KTV有50%都订不出去,所有的商业经营活动都是现金结账,不能赊账。”一位温州老板说,“现金为王,整个温州萧条而冷清。”
就在数天前,温州21世纪不动产公司员工集体讨薪,欠债的老板被围困,难以脱身,不得已求助于政府。据当地另一家地产中介公司老板张先生透露,21世纪不动产资金链出现问题已经有三个月之久,一直在遮掩弥盖,但因为投资战线拉的太长,终于盖不住才爆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