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均表示,局部的宽松,并未突破年初制定的信贷盘子和总计划。具体到各家银行的贷款投放,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与存款增长情况有关。
这也是11月份信贷投放乏力的主要原因,与10月份相比,信贷投放主力四大行集中投放的力度有所减弱。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向记者坦承,10月底信贷猛增是央行与大行打过招呼,“政策面希望能够适度加大一些贷款投放,但到了11月份各家银行又回归常态了。”
一位南方某省银监局的人士告诉记者,11月当地信贷投放并不活跃,一是各家银行深受存贷比压力外,二是实体经济状况不佳,“没有好的项目可投”。
“总的判断是,明年信贷投放的松紧程度会略好于今年。”一位接近中信银行的人士透露。该行完成配股之后,资本充足率有较大提升,按照央行差别准备金率模型确定的贷款额度,该行预计明年贷款总量可能会高于今年,增速也会好于今年。
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在即
11月前20天四大行信贷投放仅千亿,释放的信号再明显不过——对于定向宽松的种种政策安排,商业银行似乎有心无力。对他们而言,目前超过20%
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央行随时挥动的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已成为制约信贷投放的紧箍咒。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官网上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要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内,根据各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经营稳健性状况以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对实施近一年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有关调控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此举意味着,一旦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央行有可能通过调整差别准备金率参数来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胡晓炼还提出,央行将对主要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中小金融机构适当倾斜,“支持资本充足率较高、资产质量较好、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信贷政策执行有力的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发展。”
不过,包括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计财部人士均表示,目前政策仍在酝酿之中,还未落实到位。
“差别准备金率调控参数下降都是正常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一家股份制银行计财部人士告诉记者,“政策刚刚提出,离执行还有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