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来电反映,某商业银行曲靖分行对其申请企业经营性贷款的客户提出两点放贷前提,一是50%的存款配比,即客户若要贷款500万元,需先做250万的一年期定存;二是对于有资质的客户要求其做承兑汇票,或是购买10万元的保险。
市场资金稀缺、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不良率小幅攀升,已经是众多商业银行近些年来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面对考核,一些银行也开始为自己风险较大的贷款找寻出路。随着一季度即将结束,年初资金稍显宽松的银行似乎正逐步面临着季末资金流动性有所欠缺的尴尬。于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及为即将到来的季末存款拉锯战储备“弹药”,一些银行推出银保新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门槛的提高,让一些融资条件并不是很有优势的企业和个人屡次陷入融资困境。为此,市场上出现的银行与保险的新合作模式保证保险贷款,为客户、银行、保险公司开启了新的大门。但市场普遍认为,保证保险贷款模式为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增添融资渠道,是部分银行降低和转移不良贷款风险的敲门砖,增加保险公司客户数量的催化剂的时候,关于风险的话题却是不得不直面的核心问题。
保险公司与银行共同把控风险
“银行可贷资金是有的,但不良贷款始终是银行的核心问题,通过保证保险的贷款模式,有效地降低了个人消费类贷款的风险,逾期贷款在追讨无果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理赔,进而减轻了银行贷款风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
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虽说与保险公司这样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放贷风险,但并不意味着真正的零风险。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中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何刚告诉记者,中行在与人保的合作中,风险是分担制,还不是完全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比例为叁七开,即保险公司承担70%,银行承担30%。
“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互相推介客户,大多数情况是银行向保险公司推介客户。少部分也有保险公司向银行推介。”业内人士介绍,因为大多数有融资需求的客户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银行,很少有人会知道保险公司也有它特色的融资渠道。
为了控制风险,除保险公司把关外,银行往往需要在客户的筛选、风险的把控上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机制。比如中行的小额保证保险贷款业务把目标锁定在昆明市区,包括安宁和呈贡这些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本要求是成立两年以上的企业,内部信用评级要在3C以上的。除此之外,对于客户所处行业也有一定的侧重。在已批下来的6笔贷款中,从事贸易的要多些。
“关于行业上的选择,我们也会与保险公司做沟通,一般不主张做制造业,因为一笔非常小的金额放给制造业,还不够他们购买一台机器,而贸易这类重整个现金流、轻资产的产业,相对来说风险较小些。”中行有关人士表示,当然对于行业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个硬的杠杆,只是尽量往服务业等第叁产业靠拢,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它流动性很好、生产经营很正常,但是缺乏抵质押物的这类客户,只要他的整个经营面是好的,然后资金需求确实可以增加它的流动性的,收益回款有保障的话,银行也照样可以做,所以说,行业并不是一个既定的标准。一般来说,在保证保险贷款模式中,最为核心是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在试点过程中,如果保险公司风险评估和防范做得好,这种模式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来说都是扩大业务,能够实现双赢,如果保险公司做的不好,那可能会出现双输。”业内认为。
据了解,对于保证保险贷款是否投保成功,客户先要经过保险公司的信用测评,负责验收客户资料。如果保险公司确定申请人具备足够的偿还能力,就会与客户签署“信用保证险”保单,相当于保险公司作为信用担保,客户可以直接带上信用保单到合作银行办理贷款业务。
由于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无抵押、无担保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对保险公司和银行的防范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所以目前试点该新型贷款模式的主体主要还是大银行与大保险公司。
“有的保险公司对这块业务感兴趣,但是基于实际操作的障碍及对风险的评判能力有限,很难入手。保险公司之所以选择与有实力的银行合作,其标准并不在银行的大小问题,而是在于对产品风险的认识及把控上,有的小银行见保险公司保单就可以发放贷款,风险全部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并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相反,对于在风险控制的标准、条件、门槛、专业人员的要求上都有自己完整一套体系的银行来说,并不是说买了保险就意味着可以放款,保险公司能够依靠这样的银行来达到控制风险的要求,理所当然的合作意愿就更为强烈。”一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这种贷款是新的模式,对于个人尤其中小企业贷款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保险公司的资产额和担保能力要比担保公司强很多。同时保险公司在这一模式下相当于担保公司。
一产险公司云南分公司相关人士:保证保险贷款并不是说所有的省份都能做,而是总公司授权给哪几个省做,在与银行合作的协议谈判中,条款的确定都需要往总公司报。担保的金额过大就需要经过总公司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