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2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52亿元,较9月份6232亿元少增1180亿元,创下13个月以来新低,明显低于此前机构对10月份新增贷款在5500亿元至6500亿元普遍预期。
10月贷款回落合乎情理
“这是信贷投放中的一种季节性现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首先,银行一般按季度考核信贷投放,每到季末放贷就会多一些,往往会把季初那个月的贷款提前到上一季度季末来发放。因此,在四季度季初的10月份,贷款就会放得少。
其次,为了满足存贷比的监管要求,三季度末银行要想多放贷,就必须多拉存款,而10月份贷款考核压力减轻,相应的拉存款的动力也减少了一点。据央行统计,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2799亿元,同比多减584亿元。“由于存贷比的限制,存款增长放缓反过来会制约贷款的增加。”连平说。
此外,通常四季度的信贷投放要少于前三个季度,因此10月份新增贷款不多也是正常的。
连平判断,今年全年新增信贷有望达到8万亿元以上,扭转2009年以来连续两年少增的态势。
“10月份新增贷款不多并不代表社会融资需求不旺,事实上,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38亿元,恰恰说明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连平说。
社会融资结构趋向均衡
央行统计显示,在10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中,虽然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816亿元,但信托贷款增加1445亿元,同比多增135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91亿元,同比多增197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992亿元,同比多1353亿元。从结构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占到社会融资规模的57.3%,10月份这一比例已降至39.2%。这表明,信贷投放趋于平稳,直接融资快速增长,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更加合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数据低于预期,但由于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大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体现了金融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效。”鄂永健认为,预计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对中长期信贷的拉动作用会进一步显现,信贷结构将继续有所改善。在年末M2基本可以实现目标、未来外汇占款增量有一定回升的情况下,年内信贷投放总体较为平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合理适度增长,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进一步增强。
货币政策以保持稳定为主
分析人士指出,预计央行年内在货币政策上不会大幅放松,将继续保持目前稳健思路。“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显示流动性比较宽裕,且前期稳增长扩大投资的政策都在发挥效果,结合10月份公布的经济指标,能确认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的轨迹上运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昨日如是解读。
截至12日,已经发布的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工业增加值等多个宏观数据,均好于市场预期,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已经基本确立。
结合最新数据,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经济已经出现明显复苏态势的情况下,预计央行在货币信贷政策仍将保持适度谨慎。
“考虑到M2增速已经在目标以上,加之未来外汇占款增量会有所回升,预计四季度信贷增长保持平稳,严格按照计划投放。” 鄂永健认为。
央行副行长易纲8日曾表示,现在的政策是适当的,央行还会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他还表示,金融危机之后的大规模信贷投放和过度投资现象不太可能重现,还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10月信贷数据也是这一政策姿态的直接体现。预计在未来两个季度内,逆周期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将以稳定和观察为主。” 浙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郭磊表示。
在早前公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明确指出下一阶段要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三者的平衡,重在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为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整和稳定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并将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