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贷市场,民营企业是最为活跃的主体,随着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陆续跟进,竞争加剧。各地小贷政策由紧渐松,对外商投资小贷持鼓励开放态度则加速了外资在小贷市场布局。目前外资小贷已遍布深圳、天津、四川、大连、武汉、沈阳、上海、新疆等全国多个省市地区遍地开花。外资小贷“抓小放大”,执著于10万以下的小额信用贷款,深掘上班族、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外资小贷遍地撒网
2007年,注册资金为5500万元,由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法国美兴集团、德国复兴银行、比利时安盛集团、环球发展基金共同投资的南充美兴小贷公司在四川诞生,这是国内首家外资小贷。它的成立正式开启外资抢滩小贷市场的序幕。
2008年,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全面启动小贷试点工作。2011年,重庆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积极吸引外资,鼓励外资发展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外汇管理部门应积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外资小贷资本金开户等提供便利化服务。与此同时,贵州小贷文件则强调力争在2015年实现小贷全省乡镇覆盖,试图引导省外资金和外资深入市场空白的乡镇区域开设小贷网点。
在积极吸引外资的大背景下,目前已有广西、山东、四川、大连、深圳、天津、江苏、新疆、武汉、内蒙古等地对外资小贷“敞开怀抱”,未来外资小贷将进一步扩容。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小贷看好中国小贷市场的内在动力在于,受当前经济环境影响,境外资本正苦寻投资渠道,以实现获利诉求。而中国小贷行业试点4年后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国内小贷普遍年回报率在15%左右,获利空间可观,对外资小贷构成吸引力。加之,国内小贷行业不属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成为外资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准备场”,为日后竞逐中国金融业作铺垫。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浙江大学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金雪军认为,无论是国有小贷、民资小贷还是外资小贷,关键看其是否用于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随着同行业竞争加大,小贷公司为获取更大盈利空间,出现过偏离支农支小轨道的迹象。以微小贷为竞争策略的外资小贷将为小贷行业注入一股活水,优化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间接协助行业重新回到直至小微企业的“正轨”。
以信用贷款为主
外资小贷在经营上与中资小贷有所差异,前者以信用贷款和10万以下的微小贷为特色,后者倾向于贷给熟人圈的VIP个人与小企业,且多数要求抵押或担保。
浙江一位小贷从业人员表示,放眼全国,纯粹做信用贷款的小贷很少,一般都要求有房产抵押或者2人以上担保。在这一点上,外资小贷与内资小贷恰恰“背道而驰”。据了解,亚联财小贷、邦民小贷、美兴小贷、富登小贷均以信用贷款为主,占比超过80%。与此同时,以10万以下的微小贷款为主,占比超过7成。
在利息方面,外资小贷和中资小贷一样遵循基准利率四倍的红线,均以短期贷款为主。记者了解到,外资小贷的贷款成本一般包含利息和手续费。其中美兴小贷的利息为月息1.9分,手续费为贷款金额的3%,要求每月还款。通常来说,中资小贷也须承担月息1至2.5分的贷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