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统筹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表。据悉,由人社部研究制定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已取得较大进展。2013年底前完成方案制定,明年开始进入制度全面推进阶段,到2015年底将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一直以来,养老保险所谓的“缺口”一直困扰着人们。其实,养老保险的缺口并不单指缺钱,整体看,每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大于支,但不同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无法调剂使用,因此一些地方出现养老金缺口。统筹的阻力主要来自于结余较多的地方,他们不愿上交结余。而既然统筹的大方向已确立,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推动了。在地方债形势严峻及土地财政逐渐衰落背景下,结余多的地方不大可能会主动支持养老金统筹,这需要顶层设计以及中央政府来强力推进。
有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养老金改革的最关键问题是结束“双轨制”,“双轨制”是养老金制度中最不合理也最不公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与企业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加剧了不同人群的收入鸿沟与境遇差别,不利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改变双轨制应遵循由简入难的渐进思路,先由事业单位开始,积极推动养老双轨制导致的不合理差距问题的解决,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不过,取消“双轨制”,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朝着一个方向,意味着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充斥着阻力、博弈以及等待。因此,眼下能寄望的主要是养老保险统筹的实现。很多改革之所以比较缓慢,正是因为改革所涉及到的群体并不能有效地参与改革进程,并进行相关事务的讨论,假如民意能够被政策制定更有效地吸纳,那么改革一定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