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四大上市险企的退保金均大幅上升。记者获悉,退保率持续高企,根本原因还在于保险产品本身的收益率下滑,银行的“落井下石”也是重要推手。保险业人士担,2013年的寿险可能处于前所未有的最困难一年。
“高收益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份保障。”这一宣传语使得2008-2009银保分红类产品的销售高歌猛进。数据显示,2008年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8.5%,通过银保渠道获得3450亿元的保费,比2007年增加1760亿元,其中约80%为5年期一次性趸交的分红险产品。
然而5年下来,保险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收益”神话打破导致退保潮持续发酵。据了解,2012年寿险公司退保金1198亿元,国寿、平安寿险业务、太平洋寿险及新华保险的退保金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1.5%、21.2%、28.5%及20.2%。其中,银保渠道和分红险等产品在这一轮退保潮中不幸中枪。
今年一季度,四大险企的退保率进一步上升。记者了解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一季度的退保率分别达到102.6%、38.3%、61.5%和54.8%,退保金支出分别为200.88亿元、51.72亿元、17.42亿元和73.38亿元。
为何保险业的退保金居高不下?投资收益低迷是主因。今年1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说,“近几年险资平均收益率低于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寿险业面临退保压力”,并提示险企注意防范风险。据了解,目前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4.75%,而各银行推出的一年期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达5%以上。
此外,居高不下的退保率,与银行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不再向客户推荐保险产品有关。
一家第三方保险服务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一轮增长中,出现了很多不合规的现象,例如保险产品被包装为银行储蓄,宣称比银行利率高,用高息来误导投保人,隐瞒保险产品中一些投保人不能接受的限制性规定,也不告知投保人退保会承受本金损失等。
他表示,这两年在银行“误买”保险的投诉居高不下,有许多时候银行还被“拉下水”,因为“误导销售”被投诉至监管部门。而在银行“误买”保险产品也成为这两年金融行业3·15投诉的重灾区。 “银行不再推销银保产品,也是主动避开‘销售误导’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