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经理告诉记者,如果一个企业需要500万元的资金,就去注册一个资本金为500万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了可操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自己的关联企业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到银行贷款。此外,担保公司最多还可以获得10倍于资本金的贷款。因为有了这个从银行拿钱的渠道,很多公司就忍不住打起了这笔钱的“歪主意”,比如去炒股、炒房、放高利贷等,“谁都不会嫌自己手里的钱多”。但实际上,这类公司已经没有多少资本金躺在账上了。
以前,想开一个担保公司只需要去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了。从去年4月开始,自治区金融办开始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规范管理,只有拿到金融办的许可,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许多人挤破脑袋也要拿到一个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牌照。有的公司只是为了拿到牌照,一年下来都没开展什么业务,就等着“屯积居奇”,以买卖牌照为生。
正是考虑到各种系统性风险,银行才挥剑断了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联系。
反思:
规范才能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广西一共有18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加上分支机构一共有205家,注册资本金为183.57亿元。国资背景的公司虽然不多,但这些公司的业务量却相当大,占了全区银行担保业务的70%~80%。
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许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并没有静下心来研究如何开展业务,这也使得浮躁之风盛行。这个“冬天”过去之后,一些本不适合在这个行业生存的“歪瓜裂枣”或许能减少一些。
外地担保风险事件爆发后,我区的监管部门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严格审核新设融资性担保公司,他们希望真正有实力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同时加大了对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以监管促规范、以监管促发展。这次外地危机的波及,或许能帮助广西的融资性担保行业进行洗牌,让既有能力又规范经营的担保公司存活下来,而且活得更好,而那些不懂经营或违规的公司,则应该淘汰掉。
这也应了张新之前对记者说的话:“这次事件对某些人来说是坏事,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或许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