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乐于“利改费”
早在2004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浮最高限制已经放开,银行为何不选择将成本直接嫁接在利率水平之上,转而选择额外收取费用呢?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坦言:“圈内人都知道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依靠‘变戏法’,但对圈外公众来说,首先对管理费要提前告知,其次不得随意使用低利率等带有误导性的字眼。”而“变戏法”的重要渠道就是把利率改为费用。上述信贷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行选择“利改费”的原因很复杂,“如果可以,银行宁愿利率下浮而收取更高的其他费用。”据他解释,这主要是与银行的考核体系有关。“贷款利率是利息收入,而管理费用是中间业务收入,从银行表现角度来看,如果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比较快,能够最大程度覆盖风险及经营成本,也就意味着这家银行的经营能力更强,不需要动用资产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而且,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也会影响银行的综合税负。”此外,他也告诉记者,有些优质企业会从发债的角度考虑,要求银行降低利率,但额外收取费用。“一般企业发短期债券,都是比银行给予的利率略高,而如果银行上浮利率,它要承诺的利率也就水涨船高,因此这些企业宁愿额外多付一些费用。”
对于贷款收取管理费是否违规的问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陆军也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引规定不得对贷款业务收费,银行也不会集体犯规。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对商业银行收费的监管都依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里没有禁止的,原则上就允许开展;如果设立收费项目,就必须要提供相应服务。